华体育app下载手机版

1935年,如果将泸定桥炸毁,红军可能全军覆没,刘文辉为何没炸?_大渡河_铁索_... 8月15日棕榈油期货收盘上涨0.11%,报9460元... 兰博基尼Huracan弃用V10发动机,改用本田四缸发动机... 刚刚,3家公司发布利空公告... 三大消息:特朗普释放危险信号!美俄达成重大协议?中国没有参与...
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华体育app下载手机版 > 新闻动态 > 1935年,如果将泸定桥炸毁,红军可能全军覆没,刘文辉为何没炸?_大渡河_铁索_蒋介石

1935年,如果将泸定桥炸毁,红军可能全军覆没,刘文辉为何没炸?_大渡河_铁索_蒋介石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1935年5月29日,红军战士们背负着枪支弹药和简陋的木板,毫不犹豫地迈上了泸定桥的铁索。那铁索如同冰冷的寒铁,战火四起,枪林弹雨,火光熊熊,在这个充满生死挑战的时刻,红军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向前冲!即便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,战士们依然勇往直前,用他们燃烧的血与热血,奋力开辟出一条生死通道,为困境中的两万红军打开了生存的希望。这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丽传奇。

然而,回顾这段历史,许多人会感到疑惑:既然敌人有时间将桥上的木板拆除,为什么不一并将铁索炸毁呢?事实上,蒋介石在当时确实下达了炸桥的命令,但面对红军唯一的生路——泸定桥,守桥的刘文辉最终选择了只拆除桥上的木板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策?

展开剩余83%

1934年,红军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为了保住革命的火种,红军不得不开始向敌人力量较弱的陕甘宁地区转移,长达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长征由此正式开始。如果说长征途中哪些战斗最具经典意义,那么飞夺泸定桥必定名列其中。

1935年5月,红军长征队伍被一道天然屏障——大渡河——挡住了去路。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,宽达300米,水流湍急,两岸山峦险峻,地势异常复杂。而每年的五六月,正值大渡河的汛期,水位暴涨,流量是平时的五六倍,这让通过河流几乎变得不可能。即使红军找到三只小木船,在最理想的情况下,也需要几周时间才能顺利渡河。

然而,这里不是红军可以长时间停留的地方。一位曾亲历石达开失败的老者曾回忆道:“石达开因错失时机陷入重围,而大渡河水涨又阻挡了他们的前进。黎族人烧毁了左侧的木桥,而南面则是清兵的追击。如果红军想避免重蹈石达开的覆辙,就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。”国军的意图显而易见,他们希望把红军困在大渡河的天险之中,逼迫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。

对此,毛泽东、周恩来等领导赶到江边与朱德商议后,决定派出一支队伍,抢夺安顺场北面唯一的一座铁索桥,以确保主力能够顺利通过。红军飞夺泸定桥,关乎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,战争亲历者、老红军唐进新曾如此回忆道。

5月27日,王开湘、杨成武率领红四团开始从大渡河西岸赶往泸定桥。28日,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的命令:“明日夺取泸定桥。”由于山路陡峭崎岖,“有时我们只能低头挪步,从窄小的绝壁中穿行”,而且一边赶路一边与敌人作战,尽管全程为320里,战士们一天之内便需走完240里。夜间下起了倾盆大雨,浑浊的河水吞噬了火把,漆黑一片的夜晚让行军变得极其困难。唐进新曾回忆:“伸手不见五指,饥肠辘辘,浑身湿透,那次急行军,是我一生中最紧张、最艰难的一次。”

这是一次行军中的奇迹。尽管瓢泼大雨,红军依然按计划于29日赶到了泸定桥西岸。然而,眼前的景象却令他们震惊——泸定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军拆去,只剩下13根冷冽的铁索。对岸的敌人架起了枪炮,嚣张地喊道:“有本事你们飞过来啊!”但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,红军战士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展开冲锋,哪怕铁索下是滔滔洪水,哪怕面对的是敌人的枪炮。

下午四点,冲锋号声响起,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枪炮声。“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梯队,勇敢地踏上了铁索桥。三连紧随其后,一边冲锋一边铺设木板,第一连负责掩护。”铁索剧烈摇晃,稍不注意便会掉入湍急的河水中。敌人的枪火猛烈,子弹打在铁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,战士们倒下了,但更多的红军战士咬紧牙关,坚持向前。就在此时,敌军用火焰攻击铁索,熊熊烈火将铁索烤得发烫,匍匐在铁索上的红军战士瞬间被灼伤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依旧顽强地向前冲去。终于,红军成功突破,鲜艳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对岸,比火光还要耀眼。

红军成功夺下泸定桥,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河,蒋介石的南追北堵之计彻底失败,他的美梦被粉碎,怒火中烧却已无可奈何。

然而,问题来了,既然敌军有足够的时间拆去桥板,为什么没有顺手将泸定桥炸掉呢?如果敌军炸毁桥梁,红军就无法渡过大渡河,可能会全军覆没。为什么敌军没有下此狠手?

蒋介石确实下达了炸桥命令,并计划通过此举重创红军。为了确保此计得逞,他亲自指挥作战,甚至派人勘察大渡河的地形,还强行征用了当地的船只。然而,尽管刘文辉协助了封锁线的建立,红军能在此时成功突破,正是因为刘文辉的谨慎与顾虑。

尽管刘文辉与国民党在同一阵营,但他并非完全服从蒋介石。作为地方的“土皇帝”,刘文辉早已控制了川康一带,拥有大量兵力,他自然不会轻易为蒋介石效力。蒋介石的中央军一旦包围了红军,刘文辉担心自己也会成为蒋介石的目标。因此,他并不希望红军过早被消灭。

此外,刘文辉也有自己的考量。首先,泸定桥的重要性不可小觑,刘文辉不愿意亲手毁掉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。泸定桥始建于康熙年间,是四川通往西藏的关键通道,长期以来商贸往来依赖于这座桥。如果炸毁桥梁,刘文辉将背负巨大的历史责任,并且无法承担重新修建桥梁的巨大成本。即便修建桥梁是可能的,刘文辉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与资源支持这一庞大的工程。

再者,泸定桥对于刘文辉自身来说意义重大。它不仅是红军的唯一生路,也是川军物资补给的重要通道。如果桥被炸,刘文辉也将被困在自己的地盘上,无法有效支援自己。

最后,刘文辉对红军的速度估计过于乐观。当红军急行军至泸定桥时,他只派了一个排前去回防拆桥板,未曾料到红军如此迅速。随着红军的迅速推进,敌方的防线不堪一击,最终泸定桥被红军成功夺取。

这场战斗的胜利,不仅仅是敌人的失误,更是红军卓越作战能力的体现。红军迅猛的行动速度和精准的战术使敌人完全没有准备的余地,最终成功渡过大渡河,突破敌人的封锁,为后续的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华体育app下载手机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